作者:Yu-Ren
究竟我們每天都看到了什麼?大家關心的又是什麼?不記得今天看到什麼嗎?沒關係,這裡有個傳送門!我們看到新聞,都是值得相信的嗎?
新聞影響生活?
從小,我們就被教導應該要時時關注新聞,才能了解時事、與國際接軌,甚至還會有個家庭作業是,「新聞剪貼」。但,就只是把新聞剪下,就夠了解社會脈動了嗎?只是貼上國際頭條,就是與國際接軌了嗎?眼見為憑,或許不適用於片面的文字上。可以確定的是,新聞,主宰了我們的生活。
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,例如:北捷殺人、南台地震土壤液化等,新聞媒體總是 24 小時不間段輪播,不斷的傳遞這個社會不安全、很可怕,甚至,國內媒體還會不斷的追著受難家屬問,「現在心情如何?」、「未來你的生活會該怎麼辦?」……,讓陷入恐慌中的社會更恐慌,悲傷的人更悲傷。
新聞媒體,已經不具有安定社會的動力,取而代之的,是激起社會動盪不安、人心惶惶。
艾倫.狄波頓看見的新聞
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,並多次參與BBC等媒體的紀錄片拍攝,艾倫.狄波頓在《新聞的騷動》這本書中,分析多種常見典型的新聞報導,內容包括政治、國際新聞、經濟、災難等。
常見的新聞有多常見,舉幾個關鍵字:
- 一個便當吃不飽,可以吃兩個。
- 敘利亞又再度發生大規模戰爭。
- 國內經濟面臨的新寒冬。
- 雙親疑似將自己的小孩活活餓死。
透過分析這些常見的新聞,艾倫.狄波頓希望使我們體認到,其實「新聞」說到底,並沒有什麼是真正算得上完全新奇、值得訝異,或者恐怖至極。
如果新聞媒體可以……
我喜歡艾倫.狄波頓在書中對於媒體的期許:「我們『要把駭人聽聞的恐怖故事』(毫無意義地描述令人不忍卒睹的事件),轉變為亞里斯多德所謂的『悲劇』(從令人憎惡的事件當中形塑出一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)。」
新聞,讓我們可以體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遭遇不到的各種情境,藉此在安全的狀態下,以充分且餘裕發展出最好的因應方式,就像文學及歷史一樣。
但,新聞卻極少會幫助我們從那些經歷悲慘的人類中,學習經驗;新聞亦極少主動協助我們及這個社會,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,在每一起新事件中。
新聞,只是積極且主動的,選擇得以讓收視率提高的報導!
求人不如求己
現今生活在網路時代的我們,上網輸入關鍵字搜尋一下。就可得到成千上萬的資料。要避免被新聞誤導,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找資訊。
想想,我以前認為的敘利亞,除了戰爭、就是戰爭了!這些確確實實都是新聞媒體經常傳遞的訊息,如果你跟我想像的是類似的,那就應該要來看看這則新聞。
看到這則,我都驚呆了!原來敘利亞的食物看起來也好好吃(重點誤)。
或許,下次遇到「新」聞時,可以先暫停,蒐集資料釐清思緒,整理自己的一套解讀,別再讓這些報導牽著鼻子走了。
如果有以下徵狀:
- 總是不懂為什麼四大報的頭條,時常有某幾家不大合群?
- 政論、經濟……,大家講得頭頭是道,但意見就是不同,到底該信誰?
- 看著新聞報導後,開始害怕自己成為綜合類型的被害者?
《新聞的騷動》這本書,或許可以稍稍為幫助你,解開多年來的疑惑!